从小就很怕疼,似乎痛神经比一般人要敏感些。很早就喜欢耳环,偶尔看见漂亮的它们在美丽的她们耳垂上身姿摇曳,羡慕得要命。但那根神经让我始终对打耳洞,望而生畏。尤其在听说耳洞打在穴位上致人瘫痪后,更是怕之又怕,尽管发生不幸的概率很低。

  直到有天,一个双眸清澈的女孩及其设计的作品出现在我生活中,我鼓起了挑战极限的勇气。

  某年某月的某一日,外出办事完毕,出租车奔驰在回家的路上。看着窗外发呆的我,突然灵光闪现:我要打耳洞,就现在!于是让司机调转车头,直奔女孩——宛云所在之处。

  嘭!嘭!耳垂留下了永恒的印记。印记也系宛云所为。做人要负责到底嘛,哈哈。

  之后因为炎症,吃了不少苦头,却没有丝毫悔意。为了宛云的精美设计,为了宛云设计的精美耳环,受点小苦算什么?

  其实,打耳洞前就拥有了宛云的两件作品:上起第一排第三对和第三排第一对。每天看着与众不同的它们,心痒难当。决心总是要下的,只是迟早。

  狂爱宛云的作品与我个人对色彩的喜好有很大关系。

  冷色中,比较偏爱灰色和蓝色。除此之外,只有浓郁而张扬的色彩才能吸引我的眼球,给我以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,正如图中的我的首饰。还有,我钟情于一些拙朴的材质,比如各种各样有色石头,绿松石、珊瑚石等等。再有,我讨厌一天一地,适合不适合,是人是鬼都用的街货,独特、另类、有故事的东西才是我青睐的对象。而宛云的作品恰恰暗合了我的审美需求。

  说不出图中的作品哪一件是我的最爱。因为不同风格不同色彩,适合不同服饰不同场合。
  第一排第一对,适合穿着比较民族化的服饰时佩戴。第二对,红色珊瑚石和嵌金丝的蓝色琉璃的搭配,张扬不失雅致,原先有两对,另一对被它的主人遗留在了法国某酒店中,我的,成了孤品。第三对,适合任何一件绿色系和黄色系的衣服。第四件,一只独耳环,适合妩媚的长发,本人短发,它成了不折不扣的看品。
  第二排第二对,由未经打磨,品相较好的绿松石毛石串连而成,幽雅,适合所有粉色系服饰。
  第三排第一对,很卡通的风格,由各色小玻璃珠缠绕而成,绝对的孤品。第三对,珊瑚石加上手工打制的银球,简洁大方,百样百搭。

  用来挂首饰的物件其实是一把一次性的竹筷,在宛云的巧妙排列下,成了这样一个别致、实用却不喧宾夺主的小东西。宛云的设计总是充满创意。

  

  图一中,第四排左,项圈,绿色玻璃珠配红色珊瑚石,适合民族化穿着时佩戴。

  

  第四排右,项圈,两侧是蓝色玻璃珠,前部中央为绿松石,清爽雅致的造型,适合各种服饰,各种场合。

  

  这条项链是宛云的得意之作。材料全部经过精挑细选,特别是图中的黄色天然蜜蜡(松香),虽算不得上上品,但也足以让我喜爱备至。这张以及上两张和下一张都是首饰局部图片,鉴于对宛云作品的尊重和保护,完整的就不公开了。这年头,抄袭他人作品的人太多。「这年头,有自己独特品味的人太少。妹头语。」

  

  手链。染色牦牛骨和天然蜜蜡制作而成。手链中,我的最爱。

  宛云的作品曾获得民族民间首饰大奖赛的亚军。获奖首饰是一串火红的有棱角的珊瑚石制成的项圈,曾有幸戴着臭美了一段时间,但无论怎么要挟,宛云都不同意卖给我,因为原材料难寻。

  其实喜欢宛云作品的并非我一人。许多人眼中孔雀的化身,也是宛云作品的拥趸。最近,“孔雀”在展现藏民族文化的歌舞剧「藏迷」中,摇身一变为“荷花度母”,演出所佩首饰均由宛云设计并亲手制作,她还承担了「藏迷」所有演出首饰的制作工作。「藏迷」主创人员名单中可见宛云的名字。

  作为民族首饰的设计兼制作人,宛云不属于任何学院派。或许正是这样,她才拥有丰富独到的创作灵感,不因思路禁锢而丧失灵气。在侃侃而谈起她的作品时,她的眼睛是那样的清澈明亮,神采飞扬。她和它们,早已合而为一。妹头见曾过她,我们在一起疯过。

  

  【云南映象】音乐剪辑

PS:文中所有首饰及图片为本人收藏私品,拥有它们的所有权。谢绝转载。

【解封後的首次堂食🎑】

  鏟屎官問仲秋要不要出去吃飯,我糾結再三,想著「橫豎橫,拆牛棚」,愛咋咋地,出去吃吧。剛好週四被迫測了PCR,人在保質期內,還有去商場...

阅读全文

【又見彩虹🌈】

    說「又見」是因為十天前的8月23日傍晚18時20分(如圖),站在家窗口見到一次,還是雙彩虹呢。當時挺開心,抓起手機相機沖下樓,抓拍到。結果...

阅读全文

【我身後的「一一」】

模仿記錄片「坂本龍一:終章」海報拍一張,不完全一樣,效果還可以。有點洋洋小朋友背影意思。拍攝地點:明治神宮外苑。   除了證件照,從小到大...

阅读全文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